201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推广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跨入万辆级别的起步之年。
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连续7年产销全球第一,累计推广突破千万辆大关,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一批中国汽车品牌迅速崛起。10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迈入发展新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791辆,2021年销量跃升至352.1万辆,同比增速达到157.5%。
年销量持续创新高,让新能源汽车推广迈上新量级。相关人员表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累计推广1033万辆,成功突破1000万辆大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抓住了机遇,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5倍,高于市场整体增速。在乘用车总销量中,中国品牌占比达75.1%,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比亚迪、吉利、上汽、奇瑞等传统车企扮演着重要的推动力量,而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逐渐成为市场的重要支撑。
据相关人士介绍,作为新能源汽车“标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提速。市场需求旺盛,政策环境良好,充电桩企业迎来井喷式增长。10年辉煌,其背后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政策支持,也离不开市场化发展的有力推动。政策驱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起步阶段,我国就推出了用传统汽车燃油税收入补贴新能源汽车制度,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应用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正是得益于大规模市场应用,我国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以电池为例,在大规模市场应用中,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使用寿命等核心技术指标得到提升,成本也在大规模应用中快速下降。截至去年,新能源汽车成本在不依赖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已降至可以与燃油车进行市场竞争的水平。
“锂电池最初的成本相当高,没有补贴根本不可能进行市场普及。”相关行业专家介绍,创新性的补贴形式不仅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过去10年的快速发展,也将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提前了5年至10年。
10年来,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各部门密切配合,补贴、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进速度。新能源汽车市场认可程度显著提高,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显现。 相关人士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走过了从培育示范期到商业化成长期的过程,进入规模产业化高速增长期。产业发展从政策补贴驱动转向市场政策双驱动,正逐步进入以市场竞争驱动为主导的新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方面,驱动电机技术基本与国外水平同步,大部分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电机控制方面,基本掌握核心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在动力电池方面,中国企业更是走在前列。智能网联、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集成及演化速度也在提速,并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备受瞩目的亮点。
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中国汽车对欧洲的出口增长最快,增速达204%,对北美洲的出口增速超过100%。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不再依靠低价取胜。 除了销量和售价的提升,我国汽车在海外建厂、国际合作方面也有新突破。10年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全球布局上持续发力,多家车企在包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转变了以往在合资合作中只是提供资金、员工和场地条件的被动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主导者。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令世人刮目相看。之前,我国汽车行业很少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标准化组织。相关人员表示,如今,在众多国际汽车组织及相关标准化组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身影”“中国方案”。“参与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掌握竞争主动权与话语权,标准、品牌、产品一个都不能少。”
风雨兼程,绘就亮丽风景。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渐入佳境,未来仍将持续释放新动能,助力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