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您好,欢迎来到源宇洲!
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平台
0411-86645829
0411-87283972
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富镍正极的掺杂策略 本文设计一种相互补充的双掺杂策略。选择Al和Nb作为双掺杂元素。Nb的掺杂使原始粒子转变为具有径向排列结构的针状棒状结构。因此,Nb-NCM92和AlNb-NCM92的初级颗粒呈细棒状。Nb-NCM92和AlNb-NCM92阴极的这种形态变化可以提高颗粒强度,有效抑制微裂纹,从而获得优异的循环性能。
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无裂纹单晶LiNiO2 本文对多种多晶和单晶LNO正极材料(包括PC-LNO、nSC-LNO及µSC-LNO)在ASSB中与硫化物(LPSX)和卤化物(LIC)ISEs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表明,相较于单晶LNO(SC-LNO),多晶LNO(PC-LNO)的电化学表现更为逊色,这主要归咎于在基于硫化物和卤化物的ASSB系统中受限的动力学响应。
高压、快动力学钠金属电池中的竞争配位 本文通过调控钠离子竞争配位的策略设计了一种具有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高氧化稳定性、快速钠离子输运动力学等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电解液体系。通过对溶剂氟取代后,钠离子-溶剂的结合较弱,形成钠离子-溶剂配位结构比形成钠离子-阴离子配位结构导致的焓释放更少。
超级蒙烯材料—实现石墨烯应用的创新战略 本文通过巧妙地设计石墨烯生长载体及其宏观结构,将理想的单层石墨烯元素与现实世界的实际材料联系起来。事实上,为了丰富超级石墨烯表皮材料家族,包括载体材料和形态、石墨烯厚度和取向以及后生长处理,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和自由度(图5)。
通过Mg诱导的元素分离构建封闭纳米孔结构 本文通过原位镁掺杂策略构建了具有封闭纳米孔结构的微米级SiOx材料,这一创新方法显著降低了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提高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通过精确控制镁的掺杂量,我们实现了对封闭孔隙结构的调控,使得SiOxMgy@C复合材料在高压实密度的同时,具备了低体积膨胀特性。
石墨烯结合的有机共晶混合物用于无枝晶锂电 通过用液态OEM(BQ@LiTFSI)修饰的GO片构建人工保护层(GBL),提供了一种抑制锂枝晶生长的解决方案。实验和理论结果表明,GBL层具有丰富的亲锂活性位点基团,有助于形成致密且富含LiF的SEI层。此外,正极负载为6 mg cm-2的Li||LiFePO4全电池在1 C下能够进行1600次循环,并具有95.23%的高容量保持率。
最新Nature子刊:全固态电池中预锂化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 ASSB 制造过程中用于硅阳极的简单压力诱导预锂化策略,并使用固态核磁共振 (ssNMR) 对预锂化硅阳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人员在对称电池、半电池和全电池中对预锂化硅阳极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在这项工作中,首次根据阴极选择和 N/P 比评估了 ASSB 中预锂化的有效性。
富锂锰正极电压衰减机理终于讲明白了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RIXS)光谱直接跟踪并定量测量了Li1.2Ni0.13Co0.13Mn0.54O2循环过程中俘获的O2(trapped O2)。该团队发现,随着电池循环次数增加,充电时俘获的O2逐渐减少,同时放电时O2/ O2-的还原难度提升。
高压氟化固态电解质用于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本文采用球磨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氟氯氧化合物固态电解质LTOC-x%F SEs。F随着Ta−F和Li−F键的形成被引入非晶结构。详细研究了Ta原子周围配位环境的演化过程,Ta−F键和总配位数增加,而Ta−Cl和Ta−O键略有减少。
非质子型弱配位电解液实现无腐蚀超薄锌电池 本文通过溶剂设计,论证了无腐蚀超薄锌金属电池的可行性。非质子型弱配位电解液通过避免H+的产生赋予了金属锌优异的热力学稳定性;独特的弱配位溶剂化结构([Zn(DMI)3]2+和[Zn(DMI)4]2+)赋予了金属锌在高放电深度下优越的电化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