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ry}}
您好,欢迎来到源宇洲!
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平台
0411-86645829
0411-87283972
2025 年锂电产业价格走势剖析
发布时间: 2025-03-13 预览次数: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浪潮下,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支柱,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进入 2025 年,锂电产业价格走势成为业内人士及投资者关注的焦点。历经前几年的跌宕起伏,锂电产业价格在 2025 年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将深入剖析,为您揭开其中的奥秘。

一、锂电产业现状回顾:风雨洗礼,沉淀力量

过去几年,锂电产业可谓经历了一场 “过山车” 式的发展。从最初市场需求爆发带来的价格飞涨,吸引大量资本涌入,产能迅速扩张;到后来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一路下滑,众多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一过程中,锂电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水平也受到了严重的压缩。以动力电池为例,价格从高位大幅回落,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部分企业甚至陷入亏损境地。同时,锂电材料价格也呈现出类似的走势,碳酸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价格均经历了大幅下跌。

然而,正是在这种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锂电产业也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和成本优势,在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而一些落后产能则在市场的洗礼下逐渐被淘汰。这种行业的洗牌和整合,为锂电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2024 年,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逼近转折节点,在当年 2308 万辆的乘用车总销量里,新能源车占到了 1070.6 万辆,年渗透率 46.38%,即将破半。进入 2025 年,随着价格战与行业洗牌持续,智能化成为今年竞争主轴,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继续向上发展。鑫椤资讯预计,2025 年新能源车有望达到 1550 - 1600 万辆之间,渗透率也将来到 55%。在新能源车整车销售递增的趋势下,整个供需基本面看似有利于锂电产业链。但身处行业之内,宏观基本面却难以做准确决策,对价格的把控需要深入到价格短、中、长期波动的内在逻辑中,以毫厘之差获得腾挪空间,从而更好地在市场上立足。而预测这些具体、波动且仅有毫厘之差的价格,需依据两条底层逻辑:其一,资本开支,即企业的现金流情况,这关乎供应链企业是否有足够资金储备,能否持续造血,以及其挺价、战略性亏损的意愿程度;其二,基本供需面,在产业链各环节,要基于具体产品和板块,依靠更细致的指标和微观现象,来界定研究逻辑与方法。

二、2025 年价格影响因素深度剖析

(一)需求端:动力与储能双轮驱动,需求韧性凸显

1.新能源汽车市场:政策加持,需求稳步增长

    国内方面,“以旧换新” 等政策的持续发力,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针 “强心剂”。2025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 1560 万辆,且存在上修预期。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和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海外市场同样表现亮眼。美国市场尽管受到 IRA 补贴预算停止影响,但 1 月销量仍实现了 12% 的同比增长,这显示出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大韧性。欧洲市场更是在 1 月迎来了超预期复苏,九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 26%,主要原因在于车企为避免因碳排放考核标准罚款而加速电动化转型。欧洲市场的强劲复苏,为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

2.储能市场:潜力巨大,爆发在即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作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4 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 109.8GWh,同比增长 136%,新疆及内蒙古成为装机主力区域。储能系统价格同比降幅收窄至 43%,中标均价稳定在 0.63 元 / Wh。同时,储能出海规模达 150GWh,欧洲、北美及东亚合计占比超 60%,成为支撑全球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

    进入 2025 年,储能市场需求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 “双碳” 目标的推进,各国对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要求不断提高,储能作为保障可再生能源稳定供应的重要手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也将进一步推动储能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二)供给端:产能优化,格局逐步改善

1.产能扩张放缓,供需结构逐步调整

    经过前几年的疯狂扩产,锂电产业各环节产能在 2024 年逐渐进入释放期,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然而,从 2024 年下半年开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产能过剩的问题,并主动放缓了产能扩张的步伐。以宁德时代为例,2024 年 Q3 固定资产同比增速 - 4%,在建工程同比增速 1%。预计 2025 年,锂电产业多数环节新增产能扩张将继续放缓,这将有助于改善市场供需结构。

    从供需平衡表来看,磷酸铁锂、负极、六氟、铜铝箔等环节 2025 年供需关系有望明显改善。随着产能扩张的放缓和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这些环节的市场供需将逐渐趋于平衡,甚至在部分时段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为价格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2.成本压力倒逼企业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

    2025 年初至今,锂电负极核心原材料低硫石油焦、针状焦生焦价格分别上涨 30% - 70%。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给负极材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然而,在成本压力的倒逼下,产业链企业加速技术升级与资源整合。例如,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等高性能材料渗透率提升,有望通过提升能量密度摊薄单位成本。同时,头部企业通过长单锁定上游资源、优化生产工艺,进一步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这种技术升级和资源整合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将推动整个锂电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2025 年价格走势预测:筑底回升,曙光初现

综合以上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分析,我们可以对 2025 年锂电产业价格走势做出如下预测:

(一)上半年:价格底部震荡,局部环节出现涨价迹象

在 2025 年上半年,锂电产业价格将继续在底部震荡运行。一方面,尽管需求端动力和储能市场均呈现出增长态势,但由于前期产能过剩的影响仍然存在,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扭转;另一方面,春节假期等因素也将对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季节性影响。然而,部分环节如 6F、铁锂正极等,由于供需结构的改善以及企业涨价诉求的推动,已经出现了涨价落地的情况。预计在上半年,随着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还将有更多环节出现价格上涨的迹象。

从具体产业链环节来看:

    磷酸铁锂    

ICCSINO 数据显示,磷酸铁锂整体市场空间增加,部分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已达 80%,新增产能较少,企业具备一定议价权。多数企业此前连续亏损 2 年,资金紧张,新晋有钱企业在 2024 年打开市场后,产线满产,挺价意愿强烈。但当下上下游价格博弈,叠加春节假期,2 月终端需求减少,磷酸铁锂产量下滑、价格下跌。3、4 月市场重启,需求好转,成本维稳,后续成本有上行可能。而磷酸铁 2025 年表现弱于 2024 年,磷酸铁锂企业适配项目释放,大采购方新产线满产,冲击外采需求,且新产能仍在大规模释放,供过于求矛盾严峻,价格随成本波动,成本上涨时难以完全向下游传导。

    碳酸锂    

ICCSINO 数据显示,江西地区碳酸锂产线复产,2 月下旬后锂云母企业月度产量回升,四川满负荷生产。智利 1 月对中国进口量同比增加 94%,澳矿季报产量超预期,2 - 3 月国内到港量明显增加,供给显著增长,但需求偏空,材料厂刚需补库存,采购意愿薄弱。若 3 月排产未超预期上行,碳酸锂将维持震荡下跌。全年来看,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储能行业需求增长,以 20% 增速测算,2025 年全球锂电资源需求量约 140 - 143 万吨(LCE 当量)。供应方面,虽产能估算存争议,但因价格低位,上游利润薄,外矿减产、新建项目放缓,国内低品矿产量受压制,预计实际产量 152 - 155 万吨(LCE 当量),供需比下降。2024 年四季度国内碳酸锂库存见顶回落,价格下跌斜率趋缓,7 万元成本线发挥支撑作用。2025 年全球锂盐市场需求旺盛,供应短期有压力,价格重心下移,预计运行区间 6.5 - 9 万元。上半年震荡偏弱,下半年供需趋于平衡,四季度有望止跌企稳。

    三元材料    

2 月三元材料预计环比下滑 8%,连续 3 个月下滑。小企业受开工影响,元宵后才恢复供应,2 月供应量不佳。材料企业补库意愿不高,2 月下旬才有较大补货动作,此前以刚需为主。镍钴盐震荡偏弱,成本端有支撑,下游客户在折扣系数上博弈。短期内三元材料报价维持震荡。2025 年,随着半固态、大圆柱等技术产业化推进,国内中高端车型应用偏好,海外市场回暖,中高镍材料成为三元市场主要增量空间,预计中国和全球三元产量分别增长 5.0% 和 6.2%。

    负极材料    

负极上游原料价格高位徘徊,成本压力大。主要成本为石油焦和针状焦,石油焦占比提升。石油焦波动频率高,增加价格判断复杂性。供给端,新能源车及储能发展带动装机量提升,负极领域扩产潮后,2024 年供给富裕,竞争加剧,产能扩张放缓。2025 年供给过剩情况改善,头部企业开工率高,订单外溢,代工企业订单增加,需求预计增长 20% 左右。原料价格上涨,企业挺价情绪强,但价格向下游传导困难,可能减产。全年来看,行业有触底反弹迹象,头部大厂招标价格普涨,供给过剩情况改善,原料价格反弹,天然负极短期有压力,硅基负极是技术关键,快充负极渗透率加速提升,负极企业需加速全球化。低硫焦中海油竞拍价格回调后稳价,3 月中下旬前采购需求减弱;针状焦成交价格稳定在 6500 元 / 吨左右,市场情绪谨慎。

    隔  膜    

近期隔膜市场产销分化,2 月生产厂商开工积极,但终端需求偏弱,动力及储能端口未显著爆发,产大于销,部分库存积累。3 月头部厂商排产计划创历史新高,环比增长约 10%。年底溢价结束,厂商稳价避免恶性竞争,二季度需求回暖将提振信心。头部厂商布局海外市场,行业供需仍过剩,产能出清未完成,价格承压但成本支撑强。2025 年中国隔膜产量预计接近 280 亿平米,同比增长超 25%。

    电解液    

价格公式为价格 = 原材料价格 x 原材料单耗 + 加工费。2025 年加工费涨价可能性小,原料六氟磷酸锂价格因市场需求增加,预计二三季度出现紧平衡,价格或将小幅上涨。添加剂 VC 价格 2024 年处于历史低点,年底已小幅上涨,当前维持在 5.3 万元 / 吨,产能充足;添加剂 PS 供应或现紧平衡,价格或小幅上涨。成本推动下,2025 年电解液价格小幅上涨,但企业利润空间改善不明显。目前生产恢复,市场活跃度增加,3 月大厂需求明显增加,小厂稳中微增,价格维稳,后期有小幅上涨空间,原料需求稳中有增。全年来看,全球电解液产量预计达 195 万吨,中国预计达 172 万吨;一梯队厂家仍为行业前三,石大胜华有望冲击榜首,二梯队竞争激烈;市场价格下降空间小,呈波浪震荡上行趋势。

    铝  箔    

涂碳箔市场价格分化,头部供应商价格高、客户分散,以非头部电池厂为主。中小电池厂因成本考量多外采,中小涂碳箔企业成为需求主力。非头部厂家低价占领市场,但难以撼动头部企业地位。未来竞争集中在纳诺和五星之间。铝箔需求端取决于非头部电池厂需求释放,以及电池结构和类型,如铁锂电池渗透率影响涂碳箔需求,储能增长也直接影响需求。

    锂电池    

年初 1、2 月受春节假期影响,整体开工率略有下降,但仍属预期之内。市场需求恢复情况不乐观,动力端除新车型备货外,价格战对市场规模带动有限;数码消费方面,节后和 3 月预期较好,但市场容量小;储能方面,年初需求平淡。2 月预期回落,3 月有所恢复,但强度需追踪。电芯方面,虽有负极涨价预期,但电芯价格暂未传导到下游,大概率在电芯及以上环节消化成本。2025 年,锂电池下游看点多,动力方面国内政策接续、海外指标考核,车企新车上市,需求增长;储能方面美国市场抢装潮、欧洲及新兴市场能源转型,全球储能高增速;数码消费在政策促进下,AI 手机等产品优化推广,需求向好。全球锂电池产量有望达到 1845Gwh,同比增长 21%。

(二)下半年:供需结构改善,价格有望迎来全面修复

进入 2025 年下半年,随着锂电产业产能扩张的进一步放缓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供需结构将得到明显改善。根据测算,预计在 2024 年年底及 2025 年二季度末开始,行业供需形势将有效扭转,逐步进入价格修复区间。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终端旺季(通常为下半年)来临之际,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推动锂电产品价格全面回升。同时,头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将更加明显,通过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量价齐升,盈利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四、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一)投资建议

基于对 2025 年锂电产业价格走势的判断,我们认为锂电板块有望迎来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以下两条主线:

1.各环节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恩捷股份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成本控制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在行业复苏过程中率先受益。

2.具备新技术、新赛道优势的企业:随着人形机器人、eVTOL、AI 眼镜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池能量密度、安全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固态电池、大圆柱、硅负极等新一代技术方向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关注在这些新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如冠盛股份、三祥新材等。

(二)风险提示

1.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锂电产业对上游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较高,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将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上游原材料价格出现过快上涨,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压缩利润空间,甚至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2.行业产能扩张风险:尽管目前锂电产业产能扩张已经有所放缓,但如果部分企业盲目跟风扩产,导致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恶化,将对产品价格和企业盈利产生不利影响。

3.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锂电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等下游市场的需求增长。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支持力度减弱或消费者需求出现变化,导致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将对锂电产业价格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4.技术进步风险:锂电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改进方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将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产品价格下降等风险。

总之,2025 年对于锂电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需求端动力和储能市场双轮驱动以及供给端产能优化的背景下,锂电产业价格有望迎来筑底回升的态势。然而,投资者在把握投资机会的同时,也需要充分关注各种潜在风险,谨慎做出投资决策。让我们共同期待锂电产业在 2025 年能够迎来新的发展篇章,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所载图文内容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转载稿件,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微信:snan2109;QQ:906945059),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下一篇: 已经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