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Tank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1800万台,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元。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
白皮书指出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先进行业的高速发展下,人形机器人应运而生,它将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有利支撑,是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EVTank指出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技术爆发→场景验证→量产落地”的阶段,2025年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出货量将破两万台,市场规模近90亿元。
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其在工业场景和服务场景的渗透率不断加深,EVTank预计,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1800万台,市场规模将攀升至1.5万亿元。
EVTank在《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中指出,目前海外技术较中国更领先,以Tesla为首的海外企业有更先进的技术积累(FSD)和更早期的应用及训练;但中国企业迅速跟进,在车厂、商超等场景开展实际测试,如宇树科技在吉利、蔚来车厂测试,优必选与东风、比亚迪等开展合作,傅利叶交付百台机器人,在上汽通用工厂测试,银河通用在药店、商超等场景展开测试,诸多企业规划在2025年出货量将破千台。
此外,EVTank指出中国政府层面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国家层面,工信部2023年便已出台《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地方层面,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等多地发布人形机器人相关行动/实施方案。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也高度青睐人形机器人产业,白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形机器人融资总额超过11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超过45%。
值得一提的是,EVTank指出,人形机器人将为锂电池尤其是固态电池带来新的增量市场,预计2025年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亿元。随着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服务和家庭领域等多场景应用的加深,2035年将同步带动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出货量达到72GWh,市场规模达到360亿元。
人形机器人对锂电池有着更高的性能要求:
(1)高能量密度:因其本体空间有限和对工作时长及效率的需求,对锂电池能量密度有更高的要求(向300Wh/kg以上发展);
(2)高倍率性能:工业场景对瞬时放电的要求,需要锂电池有高放电倍率(≥2C);
(3)快充性能:各作业场景期望减少“停工”时长,提高生产效率,对锂电池有快充性能的需求;
(4)安全性能和宽温性能:人形机器人对安全的需求较高,另外由于特殊场景如救援、探索等对工作温域的需求较高。
因此,固态电池更加符合人形机器人的需求,但由于全固态技术尚不成熟,行业目前更多仍以高端液态或半固态进行测试试验,未来再逐步向全固态过渡。
EVTank分析称,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还比较薄弱,核心零部件都以海外企业为主导,但锂电池环节,我国有一定优势,包括蔚蓝锂芯、豪鹏科技、亿纬锂能等在内的企业已经开发出人形机器人专用锂电池并小批量使用,海外电池企业包括特斯拉、松下和LGES等均已经小批量供应人形机器人。
在EVTank发布的《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中,还对人形机器人的相关政策及标准体系、上下游产业链、本体企业布局情况、主要零部件发展现状及企业布局,以及未来人形机器人及其主要零部件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
文章来源:电池网
特别声明:本站所载图文内容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转载稿件,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微信:snan2109;QQ:906945059),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