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CitySN.cname}}
您好,欢迎来到源宇洲!
电池回收再利用技术平台
0411-86645829
0411-87283972
锂电池这个“牛鼻子”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发布时间: 2021-07-19 预览次数:

“2030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做出庄严承诺后,双碳目标就成为国家战略。作为碳中和的重要组成之一,锂电池的重要性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使用清洁能源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储能。目前,能够大规模承担起储能这一任务的便是锂电池,储能和动力电池关系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锂电池不仅是碳中和的“牛鼻子”,也是电动汽车产业的“大心脏”。因为,发展电动汽车也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汽车电动化的不仅是万亿元级的产业增长点,更是我国汽车产业摆脱燃油车时代受制于人,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次机遇。

实现国家战略,就需要国内众多企业的支持。幸运的是,在这个领域,我国已诞生了一批在产业中占据优势地位的电池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矩阵。不过,面对实力强大的国外对手,我国电池企业身上的担子不轻。要想拿下锂电池产业的战略制高点,我国企业在海外同样必须有强大的布局,一个原因就在于目前不甚健康的锂电池产业链。

随着今年开始全球范围电动汽车的产销两旺,由于业内部分企业的炒作,上游疯狂涨价,从8月以来,碳酸锂价格开始直线飙升,偏离了锂电池原材料价格适度上涨的趋势,较年初涨了几乎4倍价格,则是明显偏离了正常上涨的市场轨道,“截留”产业链上绝大部分利润,会导致下游企业乃至整个锂电池产业链的正常运转都面临巨大压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上游原材料只是电池产业竞争的众多环节之一,从原材料采购、技术研发,再到产能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中国企业只有对产业链进行完备的布局,才能始终在这场电池大战中掌握主动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场动力电池的竞争,也是资本实力的竞争。中国电池企业应该将宝贵的资金投向技术创新、产能建设这样决胜未来的地方,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增强自身优势。

动力电池的“牛鼻子”之争,是一场关于时间的赛跑。国内知名动力电池企业争夺上游资源、加快产能建设、强化技术研发的攻势,瞄准的是未来数年电动汽车以及储能产业井喷的市场需求。国内所有的电池企业只有在产能、技术、市场等方面保持领跑,才能让我国的电池产业不重蹈芯片被“卡脖子”的覆辙,进而充分享受电动汽车的产业红利,并顺利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快速迭代、不进则退的电池行业,只有不断进行前瞻性的布局,才能不错过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

电池产业的竞争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战役,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们使命艰巨而光荣。